广西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2025年第八届中国·南宁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南宁海创大赛”)由中共南宁市委员会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专项小组主办,是南宁市招才引智的重要品牌,经过六大分站赛区预赛的激烈角逐,来自全球的50个优质创新创业项目成功晋级本次南宁海创大赛决赛。
本次决赛将按照新一代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组、新能源组、新材料组、高端装备制造与低空经济组、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组分组进行。现按照决赛公示名单组别顺序,逐一为大家展示成功晋级的团队和项目,本次为您介绍的是第三期——新材料组。
高电压平台用耐电晕聚酰亚胺绝缘漆
参赛团队/单位:南京中鸿润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项目内容
聚酰亚胺材料被称为“塑料黄金”,是已商业化高分子材料中综合性能最为优异及单位价值最高的一类特种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高铁、新能源、高等级电路板等领域不可或缺,也是关系我国材料安全供应的“卡脖子”材料之一。而高等级的聚酰亚胺绝缘漆则是其中难度更高的重要材料,特别是具有低介电、耐电晕等功能的特种材料仍主要依赖于从发达国家进口。本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满足高电压平台所用聚酰亚胺材料的量产,部分型号材料为国内首产。
二、项目成果
1.低介电化技术。本项目所得聚酰亚胺的介电常数低至2.6以下,在新能源扁线电机高压耐电晕绝缘、高频高速覆铜板领域的应用获得重要突破。
2.单层致效技术。本项目聚酰亚胺绝缘漆以单层代多层,漆膜均匀(厚薄比≤1.1),保电性能,还降低了设备模具要求、减少了涂敷难度与时间,减少了分层气泡缺陷,且具有高粘结强度。
3.强粘合技术。通过特定结构硅氧烷的引入,解决了PI材料与铜之间的粘合附着力差的问题,在制备覆铜板时,甚至可以做到无胶型结构。
4.化学亚胺化技术。使得聚酰亚胺可以在更低温度下固化,大大节省了下游客户的设备投入和能耗成本。
三、参赛团队/单位简介
南京中鸿润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入库企业。公司专注于聚酰亚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正在积极整合行业资源,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技术攻坚。公司核心技术包括无胶型挠性覆铜板用聚酰亚胺材料、高频高速线路板用聚酰亚胺材料、新能源汽车扁线电机用聚酰亚胺绝缘漆等的生产技术。
超长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研发与产业化
参赛团队/单位:成都富安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项目内容
本项目致力于研发超长CNT导电浆料,为客户提供低添加、高快充性能的产品。发展了表面共价-非共价修饰技术,实现了超长CNT的非破坏孤立分散,产品使用稳定性可保持在48个月以上,填补了市场空白。核心团队成员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第二十一届、二十二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山东省专利奖、“天府峨眉计划”创业领军人才等。
二、项目成果
1.低添加、高快充型电池用超长碳纳米管导电浆料:替代传统的导电剂,要达到相同导电性能,用量仅为传统导电剂的1/6-1/2。
2.高透明抗静电导电涂料:透明度90%以上。
三、参赛团队/单位简介
成都富安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是一家集新材料领域纳米碳材料(碳纳米管、超长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研发、生产、应用和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创新企业。
公司专注于纳米碳材料的可控合成、性能研究及其应用开发,已研发锂电池专用超长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透明导电/光电柔性/柔性电子薄膜等产品,可应用于动力锂电池和柔性显示领域。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请发明专利近10项,已获发明专利3项,其中日本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得5项软件著作权。公司核心技术超长碳纳米管的单分散和长期稳定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碳基半导体超微型气体传感器
参赛团队/单位:上海铂瑞赛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项目内容
团队以有机半导体材料金属酞菁(MPc)为敏感材料,首创了通过结合高导电性能的石墨烯量子点(GQDs),并辅以蓝紫色激光(405nm,50mW)诱导等离子效应,实现了低功耗情况下对NO2、NH3等气体分子的高灵敏检测(ppb量级)以及快速响应和恢复(秒量级)。此外,通过改良一种MEMS工艺中的光刻剥离(lift-off)技术,已经实现在硅基、陶瓷基和柔性基底上制作微型传感器叉指电极,具有尺寸微小(0.10mm2)、信号传导快、规模化制备的优势。本项目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必须高温激发、加热恢复、检测精度和检测极限不足等难题,并且具有结构稳定、制作成本低廉、特异性强等优势。
二、项目成果
1.传感器件/模块:主要有直插式、贴片式及传感模块等形式,覆盖20余种气体监测能力。
2.监测设备:面向不同行业,设计研发了不同形态的监测设备,主要有壁挂式、顶挂式、移动式等。
三、参赛团队/单位简介
上海铂瑞赛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微米/纳米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合作产学研成果转化的高新技术公司,坐落于上海市普陀区。公司申请各类知识产权100余项(其中从高校转让知识产权成果20余项),包含了专利、软件著作权、商标等多种形式,在材料、器件、设备和软件上进行了全面的布局,将推动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的发展,对提高气体监测系统整体的便携度和智能化水平将发挥积极作用,助力中国环保、安全监测等事业。目前,项目累计服务客户超300家,间接覆盖客户超千家(其中不乏大型国央企、省部直属科研院所),主要应用在工业污染监测、生产流程监测、安全泄露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及室内环境监测等领域。此外,项目也在积极布局新能源电池监测、低空巡检、体外无创诊断、机器人智慧感知等多个新兴领域的气体监测需求,已经与多家头部企业达成对接合作。
Superheal高性能渗透结晶防水材料
参赛团队/单位:新加坡Superheal Global Pte Ltd
一、项目内容
渗透结晶广泛应用于三峡大坝、奥运场馆等各个国家的地标级工程,是唯一能与混凝土同寿命的永久防水技术,并具备裂缝自愈能力。未来10年,自愈混凝土年复合增速预计超30%,规模达数千亿美元。是地下室、隧道等负压防水工程里公认的最佳选择。
高性能的渗透结晶技术被少数西方品牌垄断,价格高,中国重点项目需高价进口,各种低价产品又性能不足。我司突破垄断,完全自主研发新技术路径。各种权威测试中全面超越其他品牌,大幅降低成本,海外价格低于常规防水材料。在商业模式上,以“可口可乐”轻资产模式运行,合作伙伴无需建厂即可快速本地化生产销售,节省98%运输仓储关税成本,消除外贸风险,在市场保持性能最优、价格最优。
二、项目成果
1.浓缩涂料型产品:使用简单,无需特殊培训。可涂刷,可机器喷涂,可在新的混凝土表面撒干粉施工,可大幅节省施工时间和成本。
2.掺合剂:直接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掺入,混凝土即可完成防水,同时变成自愈和混凝土。适合在水多的施工环境下,快速完成防水。在地基,桥梁,隧道等工程中,可大幅节省施工时间。
3.快速堵漏剂:适合在水量大,水压高的地方,快速修复漏水。结合浓缩涂料,可以解决棘手的防水修缮工程。
4.第二和第三代渗透结晶产品:已在实验室完成产品初步开发,实现遇空气活化,胶囊型渗透结晶。
三、参赛团队/单位简介
Superheal于2024年成立于新加坡,定位全球市场,已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快速落地,为众多私人及企业客户解决长期漏水难题,项目涵盖马来西亚头部开发商与防水公司、新加坡乌节路高端商业楼及价值数亿人民币的豪宅别墅。新加坡权威机构国际标准测试显示,Superheal实现全部0.0mm渗漏,性能全面超越国际品牌。同时,轻资产扩张模式已成功复制至马来西亚与印尼,并与新加坡科研机构展开合作。
后摩尔时代高性能数据传输芯片研发及产业化
参赛团队/单位:芯智未来团队
一、项目内容
本项目聚焦于新一代 高性能存算一体芯片SPX-A1200 的研发与产业化。芯片基于创新型硒化锑相变材料(Sb₂Se₃) 与纳米结构调控技术,集成存储、计算与通信三大功能,突破传统“存储—计算”分离架构瓶颈,具备高带宽、低延迟、零静态功耗等突出优势。通过体系架构优化,芯片实现数据读取速度提升400倍、存储密度提升200%、动态功耗降低80%以上,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核心算力引擎。目前项目已完成8英寸晶圆流片与小批量试产,验证了产业化可行性,并与行业头部企业建立合作意向,预计2025年实现规模化量产,支撑国产高性能计算芯片产业链加速发展。
二、项目成果
项目已完成SPX-A1200芯片流片验证与小批量试产,芯片在速度、功耗、存储密度等方面实现国际领先性能突破;团队累计申请专利20余项,已授权15项,其中包括多项PCT国际专利,构建了覆盖材料、架构、工艺、系统的知识产权壁垒。产品已导入知名客户评估测试,部分应用场景已进入迭代适配阶段,初步实现商业化落地。
三、参赛团队/单位简介
芯智未来由来自瑞典皇家工学院、清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院校博士及IMEC 等产业精英联合创立,专注高性能计算芯片与智能决策引擎研发。团队具备从“材料—架构—工艺—系统—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与产业化能力,核心成员拥有10年以上高端芯片研发和工程化经验,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团队坚持“自主可控、创新驱动、产业落地”的发展路线,已在AI算力、智能汽车、工业控制、边缘计算 等领域实现多场景合作应用。作为国产新一代存算一体芯片的代表企业,芯智未来致力于推动国产高端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链的核心底座。
绿电-热等离子体脱碳制氢工艺
参赛团队/单位:陈仙辉团队
一、项目内容
本项目立足于广西南宁年产50亿立方米发酵沼气的高值化利用,以及氢能产业面临的“煤基化”高碳排困局与绿氢技术成本居高不下的双重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领衔研发“绿电-热等离子体脱碳制氢工艺”。该工艺的独特性在于无需催化剂、溶剂或水,通过电力驱动产生的高温高活性等离子体反应氛围直接裂解甲烷,一步法生成氢气和碳材料,从反应源头消除了CO2直接排放,且能耗<20kWh/kg。核心创新在于构建“碳-氢”协同价值体系,预计每吨氢气生产同步产出3吨纳米碳材料,副产品在锂电负极、特种橡胶等领域应用广泛,可覆盖制氢成本超过80%。等离子体设备启停快、小型化与模块化优势,可分布式快速部署制氢装置,灵活嵌入广西全域沼气网络,预期将带动广西超百亿生物质资源的消纳。
二、项目成果
实现碳材料选择性原理突破,完成200kW级稳定产出高纯氢气及达标碳材料脱碳制氢的中试和工程化验证,形成适合快速推广的“分布式甲烷脱碳制氢”工艺包。凭借“旋风扰流约束电弧”和“大面积等离子体产生”技术,相关技术指标领先于国内竞品,形成难以复制的技术壁垒。同时基于构建的“制氢-碳利用-增值”的循环经济范式,可预期静态投资回收期0.75年。
三、参赛团队/单位简介
研发团队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含首席科学家(国家级及中科院人才计划入选者)、资深等离子体专家及青年科学家,共25人(正高5名、中级2名、硕博士18名)。团队联合安徽新能电气(设备)、广西南宁凛蘅科技(落地),融合高校前沿创新与企业工程经验,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全链条体系。成员专业互补(等离子体、化工等),有技术转化案例,可推动等离子体裂解甲烷脱碳制氢技术产业化,提供人才保障。
颠覆全球薄暖材料领域的中国创新技术SYCORE-TEX
参赛团队/单位:北京中科海势科技有限公司
一、项目内容
SYCORE-TEX推出的第三代材料拓扑柔凝胶,其1-2毫米材料的保暖性能,相当于5-10毫米厚度的传统保暖材料。在保证人体温度的情况下,透气透湿性更佳。材料将多相多组份聚合物、功能粉体材料等复合加工成三维多层次多孔拓扑网络骨架结构,辅以先进的纺织品制造工艺,形成超薄织物。这种复合织物具有超低的热导率、优异的超柔舒弹性、卓越的防风保暖性、轻盈悬垂性及良好的透气性等优势,可将热管理空间集中在人体与服装层的微环境,不仅能够实现节能降耗,也有助于人们应对突变的自然环境。
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特种装备、航空航天、家居软装、冷链物流、建筑保温、纺织等多个行业,为其提供轻便高效的热管理解决方案。
二、项目成果
SYCORE-TEX凭借成果的高度创新,目前已拥有包括国际级发明专利及中国发明专利在内的各类知识产权108项,并荣获第24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第48届日内瓦和第75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以及国际纺联ITMF2024初创企业大奖,连续三年斩获ISPO Textrends全球大奖,并于2023年荣膺ISPO Textrends“纤维和保温材料”类别全球Best Product“最佳产品”大奖。环保无毒的特性,使其获得国际纺织行业权威部门认证,包括全球公认的权威检测机构SGS最新248项高关注物质SVHC检测和OEKO-TEX® STANDARD 100全品类纺织品认证。
三、参赛团队/单位简介
北京中科海势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热管理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在相变储能材料、调温功能纺织品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水平居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公司秉承科技创新,依托中科院化学所和材料所基础研究成果,产学研孵化,由多位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材料专家自主研发出轻薄保暖调温材料SYCORE-TEX,日前又推出第三代SYCORE-TEX——Topological Softgel,这是一种具有三维多层次多孔拓扑网络骨架结构,亦可称为改性聚合物气凝胶复合体。因其超低热导率、优异超柔特性、轻盈悬垂性以及卓越防风保暖性,成为未来纺织领域全新的轻薄保暖颠覆性科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