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宁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

项目展示丨第六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组

广西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2025年第八届中国·南宁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南宁海创大赛”)由中共南宁市委员会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专项小组主办,是南宁市招才引智的重要品牌,经过六大分站赛区预赛的激烈角逐,来自全球的50个优质创新创业项目成功晋级本次南宁海创大赛决赛。

本次决赛将按照新一代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组、新能源组、新材料组、高端装备制造与低空经济组、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组分组进行。现按照决赛公示名单组别顺序,逐一为大家展示成功晋级的团队和项目,本次为您介绍的是第六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组。

超高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海红香稻的创新培育和医药应用

参赛团队:超高耐盐碱水稻研究团队

一、项目内容

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盐浓度≥0.6%)。1986年在广东湛江发现野生海水稻,1991年培育出“海稻86”,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通过基因图谱分析发现耐盐碱关键基因,经杂交筛选,2018年获超高耐盐碱水稻海红谱系,耐盐浓度>1.0%、抗碱pH值>9.5,亩产591.2kg,2022年“海稻11”等获批植物新品种证书。

海红香米外皮紫红、米粒细长,具芋香气味与软滑口感,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含量较高,且低糖、富含抗氧化成分。2025年,该谱系在国内广东、广西、山东等省区及国外沙特迪拜、印尼爪哇岛、非洲塞内加尔等地种植超20万亩,预计年产10万吨、营业额20亿元。

二、项目成果

推出全球耐盐碱能力领先的,高产的超高耐盐碱水稻海红谱系系列新品种,举例如下:

1.海红11:耐盐浓度>1.0%,抗碱pH值>9.5,抗涝、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极强,亩产591.9公斤,2023年获植物新品种证书CNA201838761。

2.海红12:耐盐浓度>1.0%,抗碱pH值>9.5,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极强,亩产526.9公斤,2022年获植物新品种证书CNA201838752。

3.海红13:耐盐浓度>1.2%,抗碱pH值>10.0,抗涝强,抗倒伏强,抗病虫害强,完成了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

 

三、参赛团队/单位

本团队由全球领先的耐盐碱水稻实战专家和分子生物学顶级专家联合组成,开展超高耐盐碱水稻新品种研究,开发出的新品种耐盐浓度>1.2%,抗碱pH值>10.0。

团队主要成员有:1.加拿大国家科学院营养科学与健康研究院首席技术官Wang Gen研究员和成果转化副院长Yang Jun教授;2.中国—东盟海水稻研究院院长周鸿凯教授、杨善副教授、莫俊杰副研究员;3.加拿大班廷医学国家实验室医学主任、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多伦多大学遗传学系Benjamin J. Blencowe教授等。

 

一次性电子内窥镜及其产业化

参赛团队/单位:广东济民科技有限公司

一、项目内容

我司主要产品为医用一次性电子内窥镜系统、耗材以及内窥镜上下游产品。先后在硅谷、新加坡、北京、深圳、合肥等地设有研发及销售中心。经过我司海内外博士团队多年研究,在2017年8月,首款产品“一次性泌尿镜”研制成功,确定了我司在国际内窥镜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其中内窥镜核心技术,包括一次性、管径细度、清晰度、成本等方面皆达到全球领先水平。2018年8月获得国外FDA认证,于2019年10月获得中国CFDA认证。

第二款产品“一次性电子软管宫腔镜”,于2021年12月获得国外FDA及欧盟MDR认证,次年获得中国NMPA认证。目前产品远销至全球30余个国家,2024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已在19个国家获得相关FDA、NMPA及MDR认证。

二、项目成果

1.一次性电子宫腔镜:通过宫颈进入宫腔内,用于诊断和辅助手术。该产品需要配合公司自主研发的医用图像处理器进行工作。

2.医用内窥镜图像处理系统:配合内窥镜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对宫腔腔内组织进行实时观察和辅助治疗。

三、参赛团队/单位

广东济民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708.33万元,我司组建了一支毕业于清华大学、中科院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巴塞罗那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的核心硕博团队,硕博占比达80%以上,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研型企业,目前已完成A+轮共计3650万元融资。我司主要产品为医用一次性电子内窥镜系统、耗材以及内窥镜上下游产品。先后在硅谷、新加坡、北京、深圳、合肥等地设有研发及销售中心。

 

基于AI的膀胱癌无创早期诊断技术创新与应用

参赛团队/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一、项目内容

本项目聚焦泌尿系肿瘤无创早期检测的重大临床需求,致力于创新解决复杂微环境下肿瘤关键信号获取难题,构建癌症早期信号检测新方法,并成功建立转化应用膀胱癌尿液无创检测新模式。

在基础研究方面,首创生物分子信号分析新算法,成功鉴定膀胱癌早期关键突变信号(Nat Genet);系统解析膀胱癌遗传复杂性、细胞异质性及演进规律(Eur Urol),提出创新性“游击式”复发假说;构建中国人群膀胱癌多组学图谱,揭示血管生成相关高频突变网络(Nat Commun);并证实cTFRC等信号分子作为诊断/进展标志物的潜力(Mol Cancer),获国家级项目重点支持。

二、项目成果

成果转化上,团队基于多学科交叉研究,发现多种早期标志物,申请专利10余项(转让4项),成功开发并上市两款核心产品:1.“尿大夫”家用尿检仪(2016年获国家二类医疗器械证),利用机器学习及试纸条比色算法实现居家尿隐血、尿蛋白初筛;2.全球首台自动化液基细胞制片荧光原位杂交一体机(2018年获备案),显著提升尿液处理效率。

产业化与社会效益显著:2020年—2024年,“尿大夫”销售额1741.9万元,一体机销售额1562.8万元。项目联合深圳市慈善会成立筛查基金,通过移动检测车深入社区及偏远山区,截至2023年底累计服务超1050万人次,并为近40%异常受检者提供健康管理,有力推动了膀胱癌早筛早诊。

 

三、参赛团队/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广西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与康复为一体的省级肿瘤防治研究机构和国家三级甲等肿瘤医院,是广西肿瘤防治研究中心、肿瘤人才培训中心和肿瘤医学信息中心。肿瘤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培育)、肿瘤专业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西抗癌协会挂靠在本院。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是深圳市政府按照三级甲等医院规模打造,重点投入建设的市属公立医院,是深圳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华南医院成立实验研究部,获批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等专职科研力量,中心实验室使用面积超1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科研设备,成立了全国医疗机构内首家“医学数字孪生人重点实验室”,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医学数字孪生人创新体系。

 

精准育种全流程方案加速育种革命

参赛团队/单位:唯可(青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项目内容

唯可(青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构建了包含杂交选育、性状关键基因挖掘、分子标记开发、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和分子安全性高通量检测等在内的分子育种全链条服务体系,可在10天内完成千份样本的插入位点及编辑事件鉴定、外源片段清零及安全性评价,检测成本较国际同行降低60%。项目已建成1000平方米GLP标准实验室,累计服务苜蓿、高粱、水稻等20余种植物资源,支撑500余家单位获得国内外监管认可,填补了国内植物分子育种安全检测及基因编辑精准设计育种领域的空白,实现了高通量、低成本安全评价的规模化与标准化,并进一步为植物分子育种领域提供全方位的商业化服务。

二、项目成果

1.成功搭建了从“转化体系建立—载体优化—编辑材料创制—安全检测”的一站式分子育种CRO服务平台,有效填补了植物基因编辑育种领域在高通量、低成本安全性评价服务方面的市场空白,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植物分子育种服务领域的技术竞争力。

2.向国内外育种公司和科研院所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例如组织培养和快繁体系开发、优质品种脱毒苗生产体系开发、植物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服务、分子安全评价服务、分子生物学实验服务等。

三、参赛团队/单位介绍

唯可(青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专注植物基因编辑与分子育种安全检测,是国内首家高通量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服务平台。公司搭建“转化-编辑-检测-安全评价”全链条技术体系,年检测能力超10万份,服务全球5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与种业企业,技术出口德国、法国、新加坡等海外客户。核心团队汇聚传统育种与分子检测领域专家,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致力于为全球育种客户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精准育种解决方案,推动我国分子育种产业高质量发展。

 

AI+慢性脑病全周期诊疗平台

参赛团队/单位:杭州虚之实科技有限公司

一、项目内容

基于XRAI的虚拟现实干预手段通过创建虚拟环境刺激患者的大脑改善认知和常规功能,并根据个人表现提供短期反馈。它允许患者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锻炼。这项技术不仅能精准控制环境,还能根据患者的技能水平调整难度。由于其可及性和安全性,增加了患者的使用场景,有利于认知康复的实施。XRAI技术在辅助治疗精神疾病方面确实有着很大的优势。

目前公司旗舰产品YKVR-1认知功能康复系统拥有认知评估与训练、心理、暴露、正念、催眠、音乐、放松、儿童这八大板块,超过300+的训练内容,几乎可以涵盖大部分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其核心特点为针对性互动场景,能靶向挑选训练模块,设计原理依托论文和神经心理学实验范式,具备严谨性与专业性。

 

二、项目成果

杭州虚之实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慢性脑疾病诊疗领域的引领者。公司开创性地研发了全球首套针对认知功能障碍的VR+AI治疗系统,并成功获得国家首张该领域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受三类监管。凭借这一突破性技术,我们的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国内500家医院的神经内科、精神科、儿科、康复科,累计服务患者超过600万人次。

 

三、参赛团队/单位介绍

杭州虚之实科技有限公司汇集了脑成像技术、计算神经科学、虚拟现实技术、信息技术、空间计算、光学仪器、生命科学、脑神经医学等交叉领域的众多精英,致力于全球领先的XR数字医学科技的研发与创新。在全球创新研发出第一套针对脑神经医学认知功能障碍产品,并推出视觉神经诊疗空间组学数据分析仪、脑科神经系统评估诊疗医疗算力服务、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数据分析仪等多个系列产品。目前公司掌握的视觉眼动控制技术成功打破了传统行为手势控制的壁垒,填补了国内外在脑神经空间计算方面的空白,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实现了通过视觉进行诊疗的目标,高效赋能生命科学、脑科学、医疗健康、养老产业等行业。

 

三类医械-全植入式药物灌注泵研发

参赛团队/单位:Aquasage Medical项目团队

一、项目内容

本项目聚焦于研发国产全植入式药物灌注泵系统,服务于慢性疼痛、中枢性痉挛等患者群体,解决传统治疗手段无效或副作用大的难题。该产品为三类植入式医疗器械,融合压电微型泵、微型比例阀、药量实时监测、导管状态检测与智能控制系统等核心创新技术,填补国产空白,打破美敦力等外资企业在该领域长达数十年的垄断。

灌注泵通过植入腹壁下方,将药物精准输注至脊髓蛛网膜下腔,实现绕过血脑屏障的靶向治疗。与传统口服或静脉治疗相比,药物剂量可降低至原来的1/300,显著减少副作用,并提高临床依从性。产品未来有望拓展至癫痫、肺动脉高压等新适应症,具备广阔市场潜力。

二、项目成果

项目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功开发核心功能原型机(MVP V0.9),经测试验证精准药物输注与控制核心功能达预设精度与可靠性,关键技术路线充分验证。核心优势为卓越药物兼容性:全钛合金独立药物流道隔绝与泵体其他材料接触,避免药物吸附和变性风险,可匹配更多高活性、高浓度创新药物,覆盖更广阔临床适应症,市场前景广阔。当前正进行工艺优化,为最终样机型检与生物相容性测试奠定基础。

三、参赛团队/单位介绍

Aquasage Medical项目团队汇聚医疗器械领域“产学研医”复合型顶尖人才,能力覆盖研发、生产、注册、临床到市场全链条,具备强大研发、临床与产业化实力。

项目负责人陈兆雄博士精通三类医疗器械全流程开发与国际国家相关法规注册,曾负责国际科研项目,拥有丰富微流控技术经验。技术团队由30年资深医疗器械机械设计与工艺专家领衔,主导过磁悬浮人工心脏等高端器械研发,在精密零件生产工艺、装配流程设计优化上造诣深厚,确保产品高可靠性及量产可行性。团队还包括德国精英高校博士,为质量管理、光学测量算法等关键环节提供支撑;特邀国内三甲医院临床专家担任医学顾问,精准指导产品定义与临床验证。市场负责人来自全球头部医疗器械企业,依托成熟渠道网络保障商业化落地。

 

全球领先免疫组学平台

参赛团队/单位:深圳泛因医学有限公司

一、项目内容

依托于高灵敏度的免疫组库二代测序(NGS)技术和完善的免疫组库数据,针对当前血液肿瘤领域对精准诊断、个体化诊疗和药物筛选的迫切需求,以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为切入点,泛因医学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免疫组学诊断和治疗药物筛选解决方案平台。免疫组学诊断和治疗药物筛选解决方案平台是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也符合现在和未来行业发展的需要及未来政策法规发展方向。MRD检测是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医疗的基础。泛因医学,正是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又称高通量测序,简称“NGS”),优化组建的新一代肿瘤检测平台。

二、项目成果

泛因医学的NEO-MRD产品,已通过欧盟CE认证,并获评为2023年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该产品通过精准的鉴定及分析肿瘤特异性分子标签,并跟踪定量患者治疗后的微小残留肿瘤细胞数量,灵敏度可以达到百万分之一,并且该检测不受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漂变的影响,同时可以检测出(新加)进化或新出现的肿瘤细胞,还可以对免疫系统的重建情况进行监测。

 

三、参赛团队/单位介绍

泛因医学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在免疫学精准医疗领域提供数据和技术的首选供应商,2022年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3年通过深圳市专精特新技术企业认定。依托免疫组NGS技术,为疾病发现、检测、监测及治疗等全过程提供产品解决方案,长期扎根于血液肿瘤领域,主要从事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的治疗和监测。成立2年以来,被资本市场重点关注,公司天使轮由知名投资机构元禾原点投资,PreA轮由上市公司康圣环球战略投资3000万元。作为国内领先的免疫组学技术平台型公司,创始团队发表了国内第一篇白血病NGS MRD论文,已发表免疫组学高水平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2021年3月,由泛因医学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血液肿瘤MRD检测产品NEO-MRD获得了欧盟CE准入资质。

 

脉全医疗-全球领先的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技术与产品创新商

参赛团队/单位:上海脉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项目内容

由公司的颠覆性技术“生物可吸收支架”和“纳米药物球囊”可开发7款医疗器械用于治疗心、脑、外周动脉狭窄和顽固性高血压,目标病人数达1.8亿并且每年增长2.5%。预计2030年中国市场350亿元(远期潜力1800亿)。公司药械组合产品技术门槛高,在全球或中国领先,填补临床空白,未来增速高。

二、项目成果

公司有“可吸收支架”和“纳米药物球囊”相关发明专利5项。第二代薄壁冠脉可吸收支架已进入NMPA的“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完成人体植入200余例,最长超过5年,疗效优异。可吸收支架在膝下和颅内血管的应用是下一个热点。

公司“纳米药物球囊”用于治疗心、脑、外周动脉狭窄比临床使用的涂层药物球囊更安全有效。此技术用于肾动脉消融是全球唯一的专利技术,降压效果有望超越射频消融。

 

三、参赛团队/单位介绍

公司2013年成立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创始团队有世界500强医疗器械公司20年—40年研发和管理经验。新华医疗(股票600587,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及VC投资近9000万元,有GMP标准万级净化车间和进口生产线。核心技术国外引进并与北大和复旦合作开发。主打产品“雷帕霉素洗脱冠脉可吸收支架”临床试验由北京大学霍勇教授和复旦大学葛均波院士主持。探索性人体试验随访5年结果优异;随机对照试验已完成70%,手术100%成功,疗效和安全性处于全球前三。公司已与头部医疗器械并购基金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合作开发管线产品用于颅内动脉狭窄。预计2028年—2029年公司实现2亿元销售。

 

Parabolis具身智能介导的医疗微型机器人

参赛团队/单位:弧生医疗

一、项目内容

药物研发领域面临双重困局:临床I期25.4%候选药物因系统性毒性失败,Ⅱ期45%项目因病灶药物浓度不足折戟,根源在于传统递送技术触及物理极限。自主研发磁控微米机器人,通过三大技术革新破局:亚毫米级磁导航定位实现高效靶向递送,动态药物释放机制提升病灶浓度数倍,靶向技术将用药量降至传统疗法1/10。首个适应症深静脉栓塞治疗中,体外实验溶栓效率较传统疗法提升10倍以上,降低全身性出血风险,正推进大型动物临床试验。作为全球首个智能药械协同平台,为制药企业提供从分子设计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二、项目成果

具身智能+微纳制造+生物医药技术融合的医疗产品,实现“精准检测-动态交互-靶向施药”全链自主医疗载体,将传统分步式“检查+手术”流程压缩为单次微创介入,直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及术后康复成本。核心为微型机器人,颠覆传统手术范式,可通过血管内直达病灶核心区域(如血栓、肿瘤病灶区、神经斑块),实现微米级精度药物释放与组织微环境实时反馈,将诊疗尺度从器官级推向细胞级,避免健康组织“陪绑式损伤”,为心血管疾病、脑部肿瘤等禁区手术提供商业化可能。面向万亿级市场,心血管疾病领域颠覆血栓治疗范式(千亿级成熟市场技术性扩容),脑部疾病领域攻破深脑诊疗封锁(万亿级蓝海垄断性占位),投资收益可期。

三、参赛团队/单位介绍

团队为跨国协作、顶尖学科交叉的国际化科研与产业化队伍,核心成员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深耕微纳米技术、机器人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融合欧洲顶级临床资源,包括德国心脏中心和苏黎世大学医院心血管权威专家,确保研发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

由德国工程院院士、具身智能领域杰出学者张建伟教授领衔,依托苏黎世研发中心前沿技术探索与国内生产及预临床测试中心快速转化能力,形成“欧洲研发、中国落地”双轨战略,致力于将微纳米机器人技术转化为新一代精准医疗解决方案,突破药物递送瓶颈,为人类疾病治疗带来范式变革。

 

聊天